发布时间:2020-12-31 来源:包头日报 作者:李宝乐 【字体:大中小】 点击:482
张彤正在做稀土补光灯实验
中科院产业园项目
近日,在中科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创新产业园内,包头中科陶瓷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陶瓷)与内蒙古中日友好语言培训中心举行项目签约仪式。双方就中科万象旗下品牌稀土釉抗菌陶瓷的市场推广达成协议,今后,由包头生产的稀土釉抗菌陶瓷将走进日本的茶道市场。
“稀土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广大科研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尤其是他们求真务实、努力执着的精神,让稀土产业的发展步入快车道。”稀土高新区工信安监局局长吴铁山说。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当前,稀土高新区借力产业和资源优势,依托国内、国际一流科研院所和科技工作者的智力支撑,以创新精神,撬动起澎湃的科技力量,不断开创稀土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将稀土釉陶瓷品牌化
中科陶瓷作为中科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孵化企业,长板是在全球率先提出"稀土釉陶瓷"概念,研发出抗菌率最高可达99.99%的稀土改性抗菌材料、氧化釉独家效果配方等;短板则是没有产品推广经验,品牌未能获取足够知名度。
为了使稀土釉陶瓷得到有效推广,中科陶瓷先期下线产品,经常以高档礼盒的形式赞助一些商业活动。此外,中科陶瓷还积极参加国内外各类创新大赛和产品展览活动,以此扩大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目前,该公司共有包括景德镇在内的5条生产线,先后推出稀土灵耀系列陶瓷茶具礼品、抗菌紫砂壶等多款产品,年生产量已达到10万套。
“为了让企业在创新的浪潮中勇往直前,我们不断开发新产品,新研发的盘子、碗、勺子等日用餐具系列产品将于近期上线,这些新产品的性价比和实用性更高,更贴近群众的实际需求。”中科陶瓷企业相关负责人说。
将稀土储氢技术国有化
2018年12月,包头中科轩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我国第一条新型稀土储氢科技生产线顺利完成。该技术打破了日本在新型稀土A2B7储氢科技、工业技术和产品方面对我国的垄断。
“我们的项目能够顺利投产并非一帆风顺,好在一路上我们的团队坚持了下来。”燕山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教授韩树民说起自己的科研之路深表感慨。
据韩树民介绍,与当前普及更广的锂电池相比,稀土储氢电池优势是储氢体系更安全环保、温度区间更宽。锂电池遇到寒冷天气放电很快,而储氢电池则在零下40到60摄氏度仍能保持良好性能。
自2000年开始,韩树民就对稀土镁镍基储氢合金的制备技术、相结构和电化学性能等进行了系统和深入研究,揭示了这类合金的特殊超堆垛结构的生成机理和电化学特性,并根据材料微观特点研发出一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合金制备工艺及设备,打破日本在该领域的技术封锁,极大地提升了储氢合金电极材料的性能指标和生产工艺装备技术水平。
凭借此技术,韩树民组织建立了一条生产能力为200t/年的新型稀土镁镍基储氢合金电极材料生产示范线,并在资金一度紧缺的情况下,经过近一年的周折、奔波、筹措,终于获得了一笔6000万元的项目投资资金,让科研项目得以继续开展。
从技术研发到中试再到产业化应用,资金放慢了科研人员前进的脚步,但却无法阻挡他们披荆斩棘、勇往无前、一心打造高科技前沿产品的 “执拗”。
将稀土发光材料市场化
农学博士张彤是中科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稀土农用光源”项目负责人,每天都会定期将植物培养架四周的遮光帘拉开,近距离观察她用稀土补光灯“关照”的果蔬幼苗。
“稀土发光材料的光效比较强,比普通LED灯的光效提高20%,我一直探索如何把这个优点应用在农业上。”张彤说。
包头中科瑞丰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秦新苗发现了将这一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的切入点。他先小范围种植果蔬进行实验,又在九原区麻池镇租了两个大棚,培育出的果蔬色泽好、口感好、产量高,市场反映良好。中期,他通过与包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合作进行技术推广,大量的推广数据也验证了稀土植物补光灯效果非常好。后期,他通过在包头市农牧业局、科技局举办培训会,在农业示范基地、土右旗农业科技园向农民大力推广这项新技术,得到了包头等地农户的高度认可。“用上稀土补光灯,一亩地的成本约一万元,产值约1.4万元,效益明显提高。”秦新苗说。
(原载于《包头日报》2020年12月31日 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