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6-25 来源:中国有色金属报 作者:周大伟 李宝乐 【字体:大中小】 点击:132
近日,首届“包头稀土杯”科技创新邀请赛启动仪式在中国科学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举行。作为本次启动仪式的项目路演项目代表——智能蔬菜工厂的宝宝果蔬现场与记者们来了个面对面。
走进中科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2号基地人工气候试验室,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拉着遮光帘的植物培养架。“这个实验室所有光源都是人工光源,排除自然光,我们在纯人工光源下进行极值试验,用来观察不同植物在各种光源下的生长状况。”中科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稀土农用光源”项目负责人张彤说,张彤一边说一边将植物培养架四周的遮光帘拉开,一排排高矮不一的果蔬幼苗出现在眼前,果蔬幼苗上方,一盏盏稀土补光灯正在“关照”着这些可爱的果蔬幼苗。这些果蔬,因为在种植过程中使用了稀土农用光源,其外形与口感都非同一般,广受好评。
加点稀土光 吸收更高效
光在实验室里做实验,数据也没有代表性。张彤又给记者讲述了另一个事例。就在今年1月初,包头市现代农业固阳示范基地与中科院包头稀土研发中心“稀土农用光源”项目组合作,在大棚内安装了LED农用光源补光系统,对时令果蔬番茄、黄瓜实施人工补光。经过近两个月的精心培育和适时补光,3月1日,合作双方均收获了一份可预知但却仍然令人兴奋的大大惊喜:实施补光的番茄、黄瓜较未补光的植株竟分别高出15cm、12cm,开花期分别提前了约10天、8天,且补光的植株茎秆粗壮,长势茂盛,座果率提高了50%。
众所周知,光是植物生长的核心要素之一。光作为环境信号,通过光量子密度(光强度)、光质(光谱)和光照时间(光周期),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各个阶段都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营造满足作物光合需求的小气候环境,是提高光合效率、加速物质积累、提高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对设施园艺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具有重要作用。
LED光源具有光效高、耗电少、智能化和寿命长等特点,将稀土元素加入LED光源中,可根据不同作物光合需求组合不同光质光源形成补光阵列,使针对作物光合作用所需多个特征波段的按需调控成为可能。
中科院“稀土农用光源”主要是让稀土发光材料在不同的发光材料及化合物的作用下,通过电激发,会产生不同波段的光谱,和其他普通灯的区别在于,稀土发光材料的光谱更准确。“比如我想要红光,但因为它的光谱比较宽,可能会把橙光、甚至黄光也包括进来,对于植物来说,可能不需要这么多的黄光或橙光。而稀土发出来的光谱是非常准确的,我想要哪个波段的光谱,它就能定位到哪个波段;另外,稀土发光材料还有一个优点,它的光电转化效率很高,能把近90%的电能转化成光能,植物又能将大部分光能吸收,整个过程就实现了非常高的效率。”张彤给记者讲解道。
补光不补光 结果大不同
北方的冬季,早晨亮得晚,晚上天黑得早,整个光照时长不足7小时,这对于植物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只能靠人工补光灯进行补充。据张彤介绍,固阳示范基地的成功实验,他们就是建立一个补光系统,根据植物所需的时长,限定一个补光时间范围。以番茄为例,24小时为一个周期,14个小时昼,10个小时夜,在这个基础上再加一个光感探头,如果阴天没有太阳,有效光照降低,这时候灯会自动开启,也就是说太阳光不够的时候,人工光来补,太阳光够,人工光自然就灭了。
普通番茄如果不补光、只照7个小时的自然光,苗期会很长,可能60天以上才能开花,生育期就拉得很长,自然也会影响产量。“如果一天保证14个小时(加上人工光源)的光照,它在40天到50天就可以开花。经过人工补光的番茄与未补光的番茄相比,花期提前,果期也会提前。果实还有一个转色期,由青变红,如果光照时间不足,植物转色期也会拉长。补光的番茄在90天就能上市销售,而没有补光的番茄可能得120天以上才能上市,甚至停止生长。”张彤认为,对于农业来说,打一个合理的时间差,是有效提升经济收入的很好手段。
(原载于《中国有色金属报》2019-06-25 04版)